昨日上午,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,就国务院关于实施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,当前,“211”工程和“985”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,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。
袁贵仁表示,改革开放以来,教育部在高校领域有两项重要的标志性工程,即“211”工程和“985”工程,教育部与财政部、发改委一起对这些学校开展了中期检查、验收和评估工作,总的来看两项工程的决策正确,富有前瞻性,成效显著,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,目前开始进入全面收获的时期。当前,两项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,现在211工程是112所,广西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批“211”工程院校。985所是39所,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,开始进入了长期规划、动态管理、分段实施的阶段。同时为了更加注重学科导向,引入竞争机制,实施了“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”,对非“985”学校中的特色和优势突出的学科给予支持;实施“特色重点学科项目”对非“211”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。
1 关于社会实践活动
要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
袁贵仁表示,最近一段时间先后发生了几起校车安全事故,造成了孩子的伤亡,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,现在有的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减少了一些活动。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,学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就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,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。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措施,保障学生活动的安全。要解除校长和老师的后顾之忧,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,要依法明确安全责任承担人。要把活动搞好,同时避免活动的安全事故发生。
2 关于高等教育结构
要力争五年内得到显著改善
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昨日就如何解决人才需求矛盾比较突出、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问题表示,要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。高校设置也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向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,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。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,目前已组织了94所高校帮扶67所受援高校,覆盖了中西部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2011年财政部专门设立了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专项资金,用于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。2012年国家发改委也将启动专项工程,支持中西部高校改善办学条件。“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,我们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高等教育结构得到显著改善。”杜玉波说。
3 关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
制定具体办法并作为基本制度
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,要制定具体办法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,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一个基本条件,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,同时改革职务晋升、薪酬分配办法,向一线教师倾斜。
4 关于民办学校学生升学就业
要保证其与公办学校享同等权利
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,目前有关民办教育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,已有的法规政策也有不少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。最近,教育部成立了民办教育办公室,梳理了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。今后要保证民办学校在招生、专业设置、学位点审批、对外交流等方面享有同公办学校同样的待遇。对教师,要依法推动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、工龄计算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。对学生,要落实与公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、国家助学贷款、国家奖学金、生活困难补助、就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。
5 关于高校优化专业结构
高校可自主设计本科专业
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称,目前教育部正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,新目录已经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预计2012年上半年发布实施。目的是引导高等学校优化专业结构,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。同时正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管理规定,进一步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。将来除了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,高校可以自主设计目录内的所有本科专业,同时加强专业设置管理,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。
6 关于“药家鑫”现象
部长回应:德育工作存在问题
“我们的德育工作,的确像刚才委员所说的存在一些问题,就是针对性、实效性不强,吸引力、感染力不够。”袁贵仁认为,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,对学生的评价、对学校的评价、对人才的评价,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。因此,最切实的工作,就是要把实际做的工作和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。要改变传统的,已经习惯了的一些体制机制,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。